编辑导语:需求是产品经理工作中接触到最多的一样东西,也是不少人一直探讨的一个问题。但是尽管如此,很多人对于需求还是不够了解。看完这篇文章,让你明白需求到底是什么。

之前我们在《如何精准挖掘用户需求?这三个雷区不能踩!》,有聊过关于需求的一些问题。

还是有很多伙伴对于「需求」有许多模棱两可的概念,作为一个产品新人,总会问自己,需求是什么?什么是需求?对于做产品的又该如何理解需求?需求就是用户想要的吗?那本篇内容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到底什么是需求!

作为嘴边最常被提起的一个词,“需求”是什么似乎不言而喻。于是我们常常按照自以为理解的方式,熟练地使用这个词汇,不求甚解。

一、你觉得呢,需求是什么?

等同于“需要、要求”吗?“用户需求”、“市场需求”、“需求文档”中的每一个“需求”又都是什么含义?

如果你也抱有疑问,那就让我们再从头开始,审视“需求”。

二、“需求”的初期使用

正如我们要了解用户,我们就需要了解“场景”。想要了解一个词,我们也必须了解这个词的使用场景。使用场景也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着,那我们不妨从基础的使用开始思考。

在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兴起之前,“需求”这次词汇就已经在经济学中被广泛使用,通常和“供给”一同出现。

而经济学也赋予了“需求”一个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段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那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推理出:

1. 需求产生的重要条件是“用户愿意且能够”

“能够”不用过多解释。比如,用户想买小浣熊干脆面,但是这个超市竟然没有,这就是“不能够”;比如安卓用户想使用你的产品,但是你没有安卓版本。

那什么是愿意呢?

“愿意”我们可以理解为“有做某件事的动机”,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很好地理解“动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所引导的,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这个句式有些拗口,拆解一下会容易理解:

  • 动机是一种心理过程;
  • 这种心理过程会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同时,动机是有目标,这个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

心理学上认为,产生动机的基础是“需要”(这里指的是心理学中所定义的“需要”)。当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会引领人们寻找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或对象。一旦找到某个目标或对象,需要就转化为了动机。

我们再来看一下心理学中的“需要”是什么:需要,是人们身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表现在人们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追求,并成为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心理的和生理上的不平衡。

生理需要比如食物、水、空气、睡眠;心理需要比如归属感、爱、尊重等等。所以按心理学来讲,马斯洛的理论,其实更应该称之为“需要层次理论”。

至此,让我们将以上内容再正向梳理一下,可以认为这就是一个“需求产生的模型”:让我们以一个用户场景下的心路历程来进行模拟。

天气很炎热。

打完篮球,小帅大量出汗、身体发热。(身体内部出现不平衡)

他感到有些难受,想要消除这种状态。(产生了需要)

于是小帅打算买一瓶冰镇饮料爽一下。(找到了目标,有了动机)

小帅一摸兜,没带钱,心想只能回宿舍喝水了。(因为不能够购买,需求没有产生)

诶,抬头一看,舍友正好路过!于是小帅赶紧去找他借了钱,屁颠屁颠去小卖部买了冰镇饮料。(需求产生)

“嗝,真爽!”(需要被满足)

感谢小帅的出演,再见。

想清楚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不少需求分析方法论中,都会提及我们考虑需求要分层次——可以分为表层需求、深层需求、本质需求,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