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风控产品经理究竟需要负责什么内容?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上,风控产品经理需要承担不一样的职责,掌握或深或浅的能力。本篇文章里,作者结合实际经验,总结了一个风控产品的能力模型和成长阶段,一起来看一下。

前段时间,在组内分享,风控产品经理到底是什么,以及主要负责哪些内容和需要掌握的技能。

其实无论是哪个细分领域的产品经理,其底层的软性能力是相同的,例如:好奇心、逻辑力、洞察力、市场眼光等,而基于底层往上,则更多是行业的经验,例如:业务下的商业模式、供需端的产品设计、风控下的风险事件还原能力等。

一、风控产品的能力模型

此处的能力,要从三个维度来分拆:业务能力、策略能力、平台能力。

1. 业务能力

通常业务方来寻找风控进行合作,往往是把风控当做了兜底的手段,因为他们并不清楚风险在哪里。而风控产品的职责,则是基于业务流程,去思考黑产在该流程中的攻击方式和手段。

举个例子:手机号+短信验证码已经变成趋势,无论是流程还是用户体验都做到了极致,操作咻咻咻。but 有风险吗,以及风险在哪里?

  1. 风险1:黑产劫持短信验证码(这个对于小白来说有点高级),那就可以直接登录你的账号;
  2. 风险2:黑产欺诈你,谎称替你报名参加大额返现活动,获取你的验证码;
  3. 风险3:用户的手机号是二次放号(以前是别人的,他注销了,你买到了),登录进去发现里面的信息都不是他的;
  4. 风险4:安全意识较强的用户,换了个手机,并在不常用的地方登录,设备没有给到任何提醒,缺乏安全感。

风险的挖掘,往往是在业务流程中,去思考每个节点的“排他性”,即若操作人不是本人、手机不是常用手机、号码不是本人号码的情况,并思考黑产的攻击方式。

因此风控产品除了要能快速地理解业务的流程,还需要具备业务的逆向思维,类似上述这种情况,业务几乎是不考虑的。

2. 策略能力

有了黑产的攻击方式,接下来就是如何与黑产进行对抗了。

此处可能有同学会说,这部分应该是由专业的策略和算法同学进行设计,不是产品的职责。这种边界划分方式,建议尽早修改掉,对于风控产品的未来发展不力,这里讲两点。

1)产品的基本面

是对业务和自己的产品负责,因此设计什么样的风控策略(是教育为主,还是拦截为主,如果教育效果不明显,或者拦截漏过了,又该怎么办),基于该策略在最小的用户体验伤害和最大的业务资损间做平衡。

2)产品的影响力

通常产品给出去的方案或者交流,除了业务接入方案之外,还需要向合作的业务方讲述风控的识别手段和攻防方式,一方面是让业务方能够画面感和体感,另外一方面,彰显风控产品的专业度(长面子的时刻)。

策略的设定,往往是在当下风控可以获取到的数据,进行设计,还是以登录场景为例。

用户通过APP进行登录,风控可以获取到的数据有如下:

  • 设备数据:通过设备指纹,判定设备是否异常:是否虚拟机、是否root;判定当前设备是否为用户的常用设备;以及该设备历史上关联过多少个账号;
  • 手机号数据:是否是虚拟号、接码号、物联网卡;有条件的,还能调用三方数据,判定手机号是否是高风险;
  • 地理数据:这个稍微有点高级了,根据获取到的经纬度,判定是否在常用地;根据账号两次登录的时间和距离,判定是否共享账号等。

基于上面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划定一个黑产水位,对该水位内的用户进行重点治理。

3. 平台能力

知道了黑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风控的攻防手段,接下来就是落地为风控平台产品服务,对外提供服务了。

风控平台的建设是围绕着风险的生命周期进行设计,从感知 → 识别 → 治理几个方向构建相应的产品服务。

  • 感知:构建风险监控系统,涵盖规则的异动、水位的异动、平台服务的异动、流量的异动等对线上风险及时发现;
  • 识别:归因下探,对异动构建下探工具,识别主要的风险原因和攻击手段,包括用户画像、关系图谱、流量审计等服务;
  • 治理:上规则策略、模型进行风险的治理,这里主要是变量、规则引擎、模型引擎、召回平台等。

(平台的内容太多,这里简短描述下,后续会发详细的内容)

二、风控产品的软性增益

上面讲的,更多属于入门条件,但是职业的更高发展,还需要更多的软性条件。

1. 风控的使命感

任何的企业,活下去一定是第一位;只有活下去,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而活下去,有三个维度来理解。

1)企业的业务持续增长

业务的持续增长,一方面是积累的用户足够健康,可以在平台内进行复购,为平台带来收入,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声誉维持正面、健康。而风控的目标,其实就是要将那些对平台有伤害(贡献是负的、损害平台声誉)的用户给治理掉(这里说的治理,不是清理,治理针对的是长期有这种伤害行为的用户)。

2)用户对平台有较强的信任感

交易的持续发生,是因为用户信任平台能够保护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例如担保交易。

比如在出行场景,风控会构建相应的安全产品,例如:车主信息卡、110报警、紧急联系人、行中录音监控、行程安全提醒、行后交易评价等,通过这些产品收集到的数据,对用户的行程、乘坐体验进行多维度的保护,让用户信任他此次出行是安全的。

3)企业的ROI更合理(钱效更合理)

这里更多是在营销场景,投出去1000W,拉回10W个用户,算下来单户成本100,结果活跃的只有1000,成本突然变成1W,亏了。日积月累这样的case,对企业的增长来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而风控就是要在营销场景里面,构建相应的风险识别产品,识别出来虚假用户并拦截,从而保证企业的每笔营销资金能够换回满足预期的活跃用户。

2. 风控与业务的平衡

往往风控最直观的数据提现,是拦截率和拦截用户数,还有风险水位的下降。但是给到业务的感受,就是风控阻碍了业务的增长,因为不拦,数字可能会更高。

因此,在业务增长前提下,我们需要寻找风控与业务增长之间的平衡点。

1)预期管理

在风控实际布放之前,往往会与业务有相应的方案沟通会,在该会上,风控会具体阐述黑产的定义和水位的数据,此时就需要与业务进行拉齐,水位要降到多少、什么样的用户应该被放过、C端的体验应该如何设计从而不流失等等,达成一致后再启动。

2)用户价值

风控结果,最终落地到GMV上面,GMV取决于用户给到平台带来的价值,因此需要重点考虑用户价值的分布,对于高价值用户应尽量采用放过的方式,降低打扰率;而中低风险用户,则使用不同强度的手段进行风险的干预和管理。

3)发展阶段

如果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进行划分,可分为:

  • 创业期:业务刚刚起来,风控要做的是红线兜底,保证平台不要去做犯法的事情;
  • 发展期:业务处于高速增长期,仍然是业务第一,风控要做的是业务预期管理,即在于业务拉齐的情况下治理圈定的用户;
  • 平台期:平台发展遇到瓶颈,风控成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此时追求的就是健康稳定的活着;
  • 下降期:找新业务吧,风控也可以考虑商业化,养活自己了。

三、风控产品的成长路径

这里简单写了下,每个阶段的风控产品,需要的能力和承担的要求。

1)风控产品经理

  • 基线:执行力、数据分析力;
  • 能力要求:了解风控平台,输出优化需求;负责某一风险场景的方案输;
  • 成长方式:平台调研(drools、urule);同业调研。

2)资深风控产品经理

  • 基线:洞察力、同理心;
  • 能力要求:熟悉风控平台,输出迭代方向;负责某一业务域的风险完整方案输出;
  • 成长方式:黑产卧底;同业交流;跨部门联动。

3)风控产品总监

  • 基线:市场力、资源整合;
  • 能力要求:负责风控平台未来版本的规划;负责全业务域的风险方案完整输出;跨部门影响力的构建;
  • 成长方式:市场走访 ;业研究;运营力培养。

四、写在最后

一个风控产品经理,既有短期快速积累财富的黑产能力,也有维持社会健康发展的正义使命,而两者之间的选择则是风控产品经理内心中的天平。如果可以保持心中的正义,并能够给到社会一些更多的风控能力支持,这才是一个真正好的风控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