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有条理、有计划性的思维方式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不至于在工作期间一团糟。其中,逻辑思维与结构化思维是及其重要的。本文介绍了这两种思维,以及该如何练习提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日常工作中,除了时间和精力管理 目标、计划与执行2种方法,还会再谈思维方式。老话说:让你与众不同的不是努力,而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个很大的话题,在一些营销号上会讲“掌握50个思维模型,建议收藏”。更有著名的查理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100个门槛太高,今天只讲两个基础版:逻辑思维与结构化思维,也是我每天工作反复被调用很多次的两种思维方式。
从100个思维模型中专挑这两种花5、6千字来讲,是因为这两种思维方式极其重要,相比于各种方法技能,逻辑思维与结构化思维欠缺是工作混乱的根本原因,是大脑CPU运行的内核。
如果你不懂或者没这方面的意识,相当于大脑直接宕机。但是,从你知道到刻意练习并且在工作中真正践行,可以慢慢从混乱中解放出来,与人沟通也会顺畅很多。
在职场上你应该看到过那种初次见面,便感觉到工作能力很强的人。
- 听他发言,说话非常有条理。短期、中期和长期行动是什么;第一、第二、第三原因是什么;
- 看他文档,目录层级清晰、各部分内容之间逻辑清晰,看他文档本身变成一种享受;
- 听他给解决方案。有框架、有依据,直击问题要害。
这种感觉从哪里来的,依托于清晰的逻辑思维与结构化思维。让你可以快速获取到他人想要传达的信息,提高你接受信息愉悦度的,逻辑思维与结构化思维发挥了极大作用。在众多的思维方式中,我首选逻辑思维与结构化思维。其他的思维方式,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也很重要,更多影响你自己如何看待问题。
但逻辑思维和结构化思维核心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影响信息传递效率,影响你的个人影响力,是非常显性化的两种思维方式,是其他思维方式的基础。显性化是你只要刻意练习,你便能习得这项能力,并且很快在工作中应用得到正反馈,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加强你的沟通表达能力。
思考和表达没有逻辑与结构,是种灾难。核心不是让自己怎样,而是非常浪费别人的时间。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你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别人怎么还会有耐心信任你。尤其是对领导,你应该常常想几分钟内还没把事情讲清楚,他就没了耐心。同事之间沟通也如此,你讲了几分钟,对方还听不懂,那么他下次就不再想跟你沟通。
同样一件事情,能有逻辑地结构化思考和表达,可以节省双方更多时间,提高效率。逻辑与结构化思维可以让接受信息的人快速明白你要讲什么,也可以把你想表达的重点传递给到对方,它让我们在沟通交流中提高自身说服力。
职场人首要学习这两种思维方式,逻辑思维提高自身说服力,结构化思维提高信息传递效率。越早期越有这种意识,刻意培养自己,越能较早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说你不知道自己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那么刻意培养的逻辑思维与结构化思维也可以让你在一堆人中脱颖而出。
这些东西我写出来是我经历过那种职场混乱期,所思所悟皆为自己真实工作经历所得。思维方式听起来虽然高深,但是日复一日的复盘、反思、总结,刻意练习均可以习得,关键看你有没有觉醒,知行合一后发现是另外一片天空。
本文内容如下:
一、逻辑思维
在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中,偶尔会发生与开发的争吵。开发怒气冲冲之下可能说:需求逻辑有问题。
抛开主观立场地说:绝大多数确实是产品经理自己没想清楚。开发之所以如此强调逻辑,是开发写代码需要真实一行行代码堆砌而成,缺一个环节代码无法跑通,需要逻辑一环扣一环。产品经理讲述听上去“非常完美”的方案,毕竟是理论,逻辑不严谨到了开发那里无法实现。
虽然逻辑思维是每个职场人必备素质,但是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应该更佳,逻辑不严谨对于产品经理来讲是种致命的伤害。
逻辑不严谨最终导致功能上线后出现问题,是会真实产生损失的。比如做了新功能改动,但是没兼顾到旧数据,那么使用旧功能的用户可能就没法使用。
逻辑不严谨导致给出的解决方案没法真正解决问题,浪费资源不说,还错过了时间窗口。换句话说,功能做了个寂寞。有时候项目上线后看不到明显的转化,根本原因在一开始分析问题的思路就出错了,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没有形成逻辑闭环,你预想的“好”其实是错的。
业务:我们想要更换用户个人中心关于订单节点的文案。
我:为什么呢?
业务:因为我们发现当前商城的退换货满意度比天猫京东均低。
我:那低的原因是文案导致的吗?改了文案以后就可以提高退货满意度了吗?
在这个case 里可以发现业务想要做的行动跟原因并不匹配。假如真改了文案,退换货满意度就能提升到跟天猫京东一样了吗?如果事先不进行因果关系的纠正,没有想清楚匆忙投入开发,最终导致功能上线了实际问题也没得到解决。
在实际工作中此类问题数不胜数,此类问题皆是逻辑思维不缜密所致,你以为的解决方案不是问题产生真正的原因。
1. 什么是逻辑思维
百度百科: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
它是作为对认识者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律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这段话挺难懂的,换个白话文来讲。逻辑思维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之上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思维方式。在表达上的体现就是,说话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逻辑思维强体现在被问及“为什么”的时候,你能够以所有人都能理解、并且具有说服力的方式,来清晰阐明得出结论的原因。或许可以说,让别人去接纳你所断定的结论,正是逻辑思维的职责所在。
逻辑思维十分讲究因果关系,你给出的每个结论,是确切的不是模棱两可的。你得到的每个结论,足够的理由经得起推敲。你给出的论据,是大家熟知的“常事”。
2. 提升逻辑思维
工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做决策,回答一些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当你尝试给出一个结论时,这个结论尽要符合逻辑。那么,如何去体现你的逻辑思维呢。
(1)因果关联
因为(事实)— 所以→结论1— 所以→结论2……→决策(最终结论)。从最初结论一路倒推到最原始的“事实”,指现实情况和大众普遍接受的道理、原理、原则,这个点无法再产生任何质疑。
我最近在商城增加分期免息支付方式,转化率得到了提升,为什么会提升?
分期免息降低了购买门槛,让本来没有能力的人可以购买。
- 结论是:分期免息可以提升转化率。
- 论据是:分期免息降低购买门槛,这个点无法再产生任何质疑。
世间万物都存在普遍联系,逻辑思维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准结论与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因果逻辑进行推理,一定不要仅停留在单一的因果层次上,必须从多个角度去研究事物发生的原因以及推出的结果。
比如,分析事物之间不同因果联系产生的不同结论。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进行因果关系推理时,必须重视因果分析,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方面:
① 有明确的结论产生
工作很忌讳给出模糊结论甚至不给结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可以做就说可以做,不能做就说不能做。但是不要回答:也许吧….先看看….不知道结论是什么。
再或者出现了问题讲述了一大段原因,但是否产生影响或损失无结论,下一步有无行动也无结论。没有结论的表现就是别人听了你的阐述,像没有听一样,也不知道下步该什么。
讲因果关系时首要明确结论,且结论肯定不模糊。听到结论的人明确知道自己下步要做什么行动。明确得出下步不做什么也是一种结论。
② 分析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
有些情况下,原因可以分为很多层次,有些现象在表面上看来是引发结果的原因,但其实不然,因为在它们背后还存在着引发它们的原因。
对于拥有多个引发原因的结果,如果仅停留在某个单一层面上,将这一原因当作引发结果的最终因素,论点就会变得相对肤浅,并且很难将分析的问题理清楚,这样的因果逻辑推理得出的结果所拥有的说服力必然不大。
我们常说的第一性原理是讲此点,从头算起,只采用最基本的事实作为依据,然后再层层推导,得出结论。有经验虽好,但有时候人们由于惯性陷入经验主义,而忘记质疑自己“为什么一定是这样”?
用5W1H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平时工作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就是What,这样当然是不够的,还要常问自己,再来一遍what(我做这的这个到底是什么?),why(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这么做),how(怎么做比较好),why not(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呢?)。如果你在尝试得出一个结论时,自己没先在内心先演练一遍,跟他人交流时,很容易受到挑战。
找不到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对产品经理来说,就是做需求项目,等所有功能上线后做了个寂寞,看不到任何价值反馈,十分消耗个人信任度。
③ 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很多情况下,一种结果的引发原因可能有很多种,这时我们必须分清其中的主次原因,准确抓住主要原因,通过引起结果的最基本因素来进行逻辑推理。
分析主次原因才会懂真正的MVP。MVP高度训练你对问题做拆解的能力,锻炼把一件事儿做成的能力。什么是当下最主要的矛盾,最应该被解决的痛点是什么,为什么是先做A而不是先做B的逻辑依据。如果一个人一上来就要做大而全的解决方案或者想要走捷径去做很容易实现的次要原因,也容易被受到质疑。
MVP 核心用最少的资源去做最应该被解决的问题,前提条件可以拆分得出主次原因,优先解决主要原因的问题。
(2)MECE 原则
因果关系强调纵向思考逻辑,一环扣一环,回答“为什么”,MECE原则强调横向思考逻辑,思考无遗漏。
MECE原则来自《金字塔原理》,指相互独立不重复,完全穷尽无遗漏。
-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Exclusive),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Exhaustive),没有遗漏。
干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先把它可能涉及到的要素全部列出来,运用思维导图工具,一层一层剖析到底;将这些要素按相同的性质来进行整理归纳,划分层级,最终呈现在你眼前的思维导图架构就会清晰明了,所有可能触发的点一目了然。
①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强调一定要在某个时间节点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下个时间节点产生影响。有明确时间差的按照时间顺序思考。比如说,过去—现在—未来,阶段1—阶段2—阶段3。
② 流程顺序
按照事物发生的流程顺序思考,先有什么再有什么,什么数据的变动会导致另外一块数据变动,这样避免我们改动了某块功能而遗留另外一块的功能。比如用户在电商网站上下单支付,先后有订单系统和支付系统均要参与这个过程。
③ 结构顺序
做完某件事情一定要所有相关点都能实现,如果一个点遗漏,导致整体无法完成。比如某个支付方式在指定金额区间范围内有效。
小结:逻辑思维是所有思维方式的基础,核心在于如何思考。只有思考有逻辑,表达才会更有逻辑。在第2部分来讲述表达上的结构化思维。
二、结构化思维
- 同样沟通事情,有的人三句话就能说清楚,而你可能说了10分钟也说不到核心;
- 同样是做汇报,有的人用5页PPT就能说服对方,而你可能写了20多页还要被反问想表达什么;
- 同样是阐述解决方案,有的人清晰讲出背景、问题、原因、影响和举措,而你挤牙膏式的回答一句紧接着再被问一句。
如果说一个人沟通表达能力差,情商是一个因素,但还有一个更关键点:结构化思维。如果对方听了半天都不知道你在表达什么,情商再高也失去色彩。
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规律:
- 不能一次太多,太多信息会让我们的大脑觉得负荷过大;
- 喜欢有规律的信息。
人的大脑最多仅记忆7个思想,当处理过多思想的时候需要建立逻辑关系,形成立体结构,完整、清晰地看到每一面和每个点。
表达能力强的人,不是比你更聪明,而是知道大脑这个特点,更懂得通过有效的结构化思维,快速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进行传递。
大脑容易记住有规律的东西,那么你在信息传递时尽量使用规律的东西来传递。把无序变得有规律的过程即结构化思维。
1.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从框架到细节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思考者不先入为主,不会过快地陷入细节,而要经常留意事物的整体框架,在框架的基础上去拓展细节。
先看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方面,然后再往下分析,从而实现从总体到局部的鸟瞰,最典型的就是金字塔结构图。
结构化思维渗透在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另一种显性化思维方式,不可或缺。结构化思维可以带来显著的工作效率提升,尤其是在沟通中。
为什么在沟通中结构化思维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因为人和人之间信息差。结构的越上层,彼此之间信息差越小;结构的越下层,彼此之间信息差越大。如果一上来陷入到最下层的细节之中,对方大概率听不懂时沟通出现低效。
2. 提升结构化思维
如果说逻辑思维一定程度上跟人天生智力水平有关,即我们常说的一个人聪不聪明,那么结构化思维则可以通过刻意训练习得。
结构化思维完全由自己从0到1主动规划所得,就如同有些人可以做出好看的PPT,其实也是懂得了PPT背后的套路。
提到结构化思维,不得不去看的《金字塔原理》一书,主要有4个原则:结论先行,以下统上,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 论:结论先行
- 证:以上统下
- 类:归类分组
- 比:逻辑递进
结构化思维有2种方法:自下向上组结构和自上向下套框架。
(1) 自下向上组结构
自下向上组结构核心在于这个结构是你自创的。根据你自己对接收到信息的理解,把信息重新组装的过程。比如我写这篇文章的框架结构,你日常整理会议纪要的结构。没有统一标准,你按照一定逻辑重新组合信息。
我的结构化思维正是通过写文章被训练很多年得到提升,到现在工作中有结构化思维已经成为我的个人标签。在我脑海里,日常对大量碎片化信息进行重组,把碎片化的东西像盖房子一样一层一层自下向上组装起来,等到溢出时一篇文章完成。
比如我给领导讲业务数据的PPT,首先会介绍我分析数据的整体框架,其次再给一个实际的数据分析的概览,再往下去细看每块的细分数据,针对每块的数据给出结论和TO DO。
- 整体数据指标体系(理论)—— 一页PPT
- 总体数据指标概览(实际数据)—— 一页PPT
- 分模块1数据指标 —— 一页PPT
- 分模块2数据指标 —— 一页PPT
- 分模块3数据指标 —— 一页PPT
- 每页PPT里的结论和TO DO
- 总结 —— 一页PPT
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观点后建议,先重要后次要。这样,才能让对方第一时间抓住重点信息,知道我们要传递的核心内容。
站在自己视角时,先把所有零散的点穷举,再看点与点之间的关联性连接成面,面最终再成体。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以下4步:
- 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
- 找出关系,进行分类(找出要点间的逻辑关系,利用 MECE 原则归类分组)
- 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
- 观点补充,完善思路
(2)自上向下套框架
如果你是做已存领域的问题解决方案,那通过自上而下找结构:思考一个框架,然后将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框架。
比如,提到规划,可以使用五看三定框架;提到制定目标,可以使用SMART原则;提到制定任务计划,可以使用WBS任务拆解。
自上向下套框架依赖我们自身积累了多少种框架,在实际场景中可以随时被调用。
小结:结构化思维是一个建立清晰、稳定、有序的思考结构,学到这个结构之后,知识体系从零散化到系统化,从无序到有序,从低效到高效。
不断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养成做任何事都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复盘的习惯是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核心。思维如果懒惰任何种方法技能也无济于事。
三、结语
刚毕业时,因为不懂这最核心的2种思维模式,在工作上举步维艰。后来通过刻意练习提升这2项最核心的思维,找到工作的掌控感。
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教授说过: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更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逻辑思维与结构化思维本身是专门的学科,并不是本文几千字就可以讲清楚,只是抛砖引玉提出观点建议大家刻意学习提升。一些行业内的通用书籍,如《金字塔原理》、《结构化思维》或《逻辑思维》值得反复阅读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训练。
思维决定了你的认知水平和成长速度。工作上没有好的思维方式,再努力也是无效努力。思维方式需要主动意识到高价值然后刻意训练习得。愿我们都能拥有更好的思维模型,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专栏作家
涵小仙女,微信公众号:涵小仙女,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文艺女青年一枚,白天工作,晚上码字,爱美、爱跑步、爱旅行,愿我手写我心,余生不将就。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