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经济进入萧条阶段,缓解焦虑的最好办法,应该是让自己快速提高和成长。本文作者复盘了自己3年产品经理的经验中对于行业、需求、产品、确定性的思考,希望能给做产品的你带来一些启发。
当经济进入康波周期萧条阶段,缓解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大多数人不愿意且正是当下该最该做的事:快速提高和成长。
入行3年,自我觉得产品能力还是有一定水平的,这个水平的提升源自自驱力以及随着业务中,产品能力、模型认知的提升。
希望通过复盘一个3年产品经理对于行业、需求、产品、确定性的思考,能够给产品同学们带来一些启发。
01 取势:行业
“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
“唯有海阔才能凭鱼跃”
“选择比努力重要”
选择对行业或者职业比努力重要,同样是8小时的工作,不同岗位的收入和社会阶层差别就很大;不同行业的收入和待遇也不尽相同。
选择,往往也需要一点运气,比如说谁又能知道如今的K12会是这般景象?
分析一个行业最常用的模型是PEST框架,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展开,小白产品可以套用模型,当习惯了研究一些行业时,你会想到更多维度分析行业的方法。
我入行是在智慧城市这个行业,做toG相关的业务,当分析了太多行业和产品后 ,我选择了离开这行……
主要是由于toG的特殊性,包括商务关系、产品落地、产品很难从1-10,最终发现我志不在此。
就像AI四小龙,为什么很难有高的PE估值,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来自他的大客户(G)……
谋定而后动,我有了去看一看外面世界的想法……
拆解模版
02 明道:需求
需求分析,不是去创造需求,而是发现需求。
大家时常会接到一些来自各方的“命题作文”,要去识别这篇“作文”背后的逻辑是创造了需求还是满足了需求。
识别被容包括分析业务流、每个相关用户的画像、使用场景和流程,最后产品的落地。
以平安健康为例,“互联网+医疗”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健康、亚健康管理、疾病、慢病服务四大服务场景组建医疗团队,完善饮料服务体系,打通线上线下和综合就一平台。以丰富的产品功能组合,以及流畅的线上就医体验,满足用户看病难、看病慢的问题。
如何成体系的分析需求以及拆解需求?
明确用户画像与场景,经常性和刻意地练习一些框架和模型:七宗罪、HMW、KANO、ICE等。
相信你会和我一样有更多的思考和想法。
03 优术:产品
对于PM来说,行业分析通常是低频、长周期的行为动作,产品分析是我们PMer的日常工作。
产品分析主要是结合用户和场景的竞品分析、结合真实数据的数据分析以及需要落地的情感化设计、交互设计等。
通过竞品分析,我们能快递的走别人走通的路,跳过别人踩过的坑。
竞品分析的结果不是单纯的抄,而是结合自己的业务、场景,通过分析的功能、信息架构等,完成功能的落地。
常用的竞品分析方法是五层法、九维法。
这两种方法使用起来是分场景的:
五层法:战范结框表,看到一个新产品新功能就去进行拆解,从而快速拆解完一个公司的业务;
九维法:市场趋势、企业愿景和产品定位、目标用户、市场数据、核心功能、交互设计、产品优缺点(SWOT)、运营推广策略、总结及行动点更多是进行内容的收集,系统性的分析,九维法分析所需要的时间成本比较高。
竞品分析可以丰富我们自己的案例库。
例如:拼多多拼团流程、京东秒杀、互联网医疗问诊开药等,体验中间各环节的细节以及涉及到的复用业务、关联业务。
优化一个产品,优先级最高的是这个产品的关键路径。
比如说电商产品的购买路径、信息流产品的Feed流查看和转评赞路径等。
当关键路径优化到瓶颈期时,可以通过用户体验地图的方式观察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PMer进阶的关键是数据分析。
日常的数据埋点别嫌麻烦,就算是产品初期,也应注重数据的表现。
通过数据的反馈,能够看出产品的很多问题,结合问题场景作出针对性的迭代,积小胜为大胜。
03 确定性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PM的产品设计、思考过程和结果的落地,企业、组织能够提高效率,最终带来确定性。业务的本质就是创造价值,产品的使命在于提高资源和价值的转化效率。
包括交互体验的优化、视觉效果的提升、数据分析结果的转化以及A/Btest等。
产品在不同阶段,提高确定性的方法都迥然有异。
以互联网医疗为例,无论是做院外处方还是院外服务都离不开资源。
当院外处方流程MVP跑通以后,就要着手完善业务功能,提升核心用户在关键路径上的使用体验。
到了跑马圈地阶段,最关键的是大量获取重要的业务资源——医生。
04 总结
3年产品生涯,收获的不仅是一个一个产品走向市场,走向成熟。更重要的是让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品岗、自己想要什么有了更全面的思考,而不仅仅是某公司某岗位上的一个螺丝钉。
提升产品能力是需要找对一些方法,边学边用,刻意练习,不断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缓解焦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持续成长,成长就是经得起诱惑、熬得住时间。
愿在当前这个至暗时刻的你我们,都能走出一条光明之路。